Caravane

旧ID,旧头像,旧日心情,旧时光

《离人醉》评论(忘记先起好名字)

很多年来,我想过很多次为阿穿的文写个评论。没写的原因是…每次我看见她的文都是写完很久以后,然后就纠结是不是太晚了啊人家有没有兴趣看啊这种问题= =+纠结完之后自己的热情也减弱了写不出来了…这次看完《离人醉》以后觉得再不写可能再也没有机会写了,毕竟这么多年过去,离容易被感动的年龄也越来越远。
没有对自己最喜欢的同人作者之一表白过是一件多么遗憾的事啊,所以尽管我一如既往的在完结若干时间后才听说了这篇文,也依旧怀疑是不是太晚了,还是趁着激动写下了如下文字。
也算是对自己青春岁月的一个结语吧。


看完了《离人醉》,有种久违的心满意足感。几个月来我寻找的无非就是这样一篇文,契合着原作的人设和情节,讲述一段儿女情长与社稷抱负共存的感情,庙堂之中人心难测,唯有爱情温暖如初。
看见这篇文时已是完结月余之后,大概因为看完电视剧不久后我迅速的爬了蔺苏,然后一直也没想过回头。直到不久前从朋友那里得知阿穿写了琅琊榜同人,才如梦初醒般飞奔过去看,从BP起我就非常喜欢阿穿的文字,诙谐幽默的恶搞和极尽纠结的爱情都喜欢,尤其是后者,这些年来我都觉得她的文是同类风格中最好的,绝无做作矫情之嫌,所有的纠葛都来自于人生中最合情合理的逻辑,因为到错了时空,终于在现实的撕扯中成为一个死结。
《离人醉》的萌点非常多,最振奋人心的当然是这是一篇名副其实的靖苏/苏靖文,主人公叫做靖王与梅长苏,而不是十三年后,依然只属于萧景琰和林殊的故事。虽然靖王就是萧景琰,梅长苏就是林殊,但是大概所有人都明白这其间的差别,横亘于初心与现实之间,或可称作个人天性与社会责任的对抗。在《离人醉》最开始的两节里便言简意赅的交代了人物的双重人格,他们均无法抛开其中之一,这是一种注定了纠结与矛盾的状态,随后的故事将无法摆脱。两个拥有双重人格的人相处会有多少种可能?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并不能解答。无论是梅长苏还是林殊,无论是靖王还是萧景琰,都无法看清眼前的人和同样困惑迷茫的自己。
不过至少,有一段短暂的关系是属于靖王和他的谋士的。在林殊的身份被知晓前,梅长苏抢先向靖王表白,尽管多少是出于蒙混过关的目的。对于靖王殿下来说,这个表白解释了他全部的困惑,而如若顺着这个表白回想,梅长苏做过的那些事十分令人感动,那些隐忍牺牲,那些欲言又止,那些背地里的询问和打探,全部化作一片赤诚,令人不想去质疑。而作为皇子,最渴望的便是真心,自林殊消失在他的生命中后,似乎再也没有一个人表白过类似的真心了。
我个人非常喜欢这个情节设计,如果是在得知梅长苏就是林殊之后靖王心中才消除了芥蒂,他们的感情就再也脱不开旧情复燃的缘由,麒麟才子将永远生活在昔日天才少年的阴影下,依照这样的人设,也很难实现续篇结尾彻底的HE。事实上,在大部分的篇幅里,梅长苏都没有忘记追问:景琰爱的那个人,到底是林殊还是梅长苏?甚至在大部分时间里,他都让自己相信,景琰念念不忘的那个人是林殊,而他让林殊变成如今的阴诡谋士,这是他面对景琰时长久的愧疚。这个追问耐人寻味:或可将其当作骨血中从未死去的林殊对自己赖以存活的躯壳产生了无尽反感,但是这又何尝不是在世上存活了十三年又五年的梅长苏惶恐的问世间索要一点认可?只要得到景琰的认可,那么他便有足够的理由继续存活在这世界上。
在那个表白后,萧景琰没有再质疑过自己对梅长苏的认可。但是因爱而生的小心翼翼,让江左梅郎在自我质疑方面保持了近乎疯狂的执着,正如景琰在从靖王变成太子又变成陛下的过程中始终对自己的变化痛心一样。说到底无非是对彼此太在乎,极力想保全对方内心深处那个昔日明亮美好的自己。在这个问题上,被发小推上皇位的景琰要豁达一些。说起来这是我第一次相信在原作的基础上可以塑造出如此有情有义有脑子的萧景琰,一个深谙皇权中的游戏法则,懂得承担与忍让,可以为使命与责任舍弃儿女情长的贤王与明君。他首先是骁勇善战的将军,战场上不靠蛮力,也不是一人武功高强便可退敌,战场有战场的策略,即便与朝堂上的尔虞我诈不同,但至少萧景琰不是会轻易被人摆布的人。和在帅府中恣意随性成长的林殊相比,他甚至更早的知晓深宫之中阴暗狠毒的手段。于是年少的皇子心底滋生出报恩的情愫,他天真的想着要一辈子护佑林府独子,当作对那些保护了他的人的回馈。现实却是那一切发生时,他没有提前得知消息,甚至,不在场。其实在场又能怎样,他是能挡住父皇的屠刀,还是干脆和皇长兄一同赴死?但世界上的事就是这样,做过了,即便是飞蛾扑火,也能落个无怨无悔的心安。坚持着要去救卫峥的那一刻,他是否存着死志,只求这一份心安呢?
毕竟,他是那个经历过死别的人,生命中的至亲至爱已尽然离他而去,过去的十三年对他而言不是一场忍辱负重的谋划,更多的是在孤独和不安中自我折磨,当终于有机会让他做一件可以无愧于林殊的事,哪怕明知胜算渺茫,他还是会不顾一切的去做。
而很可能是因为经受过一次和林殊的死别,萧景琰的承受力比梅长苏想象的要强大。当年是那么突然的生死相隔,还有随后十三年自我放逐式的麻木独活,而今只要那个人活着,他又怎么可能介意他还是不是记忆中的明亮少年?活着,就是最大的安慰,这个道理梅长苏可以和聂锋讲,等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却仍然是作茧自缚式的患得患失。他自觉的把当初梅长苏对靖王殿下的表白归为欺骗,他认定自己的所为是伤害了他,而造化弄人,他需要景琰去承受的,也不仅仅是再一次的死别。
去北境监军无异于主动赴死,因是有蔺晨这么个朋友,梅长苏没能成功的把景琰蒙在鼓里。旁观者往往更容易看破局面:让对方知晓真相,也许事情不会按照预想的发展,但这样才公平。否则,给欺骗和猝不及防的悲恸都安上爱的缘由,爱岂不是这世间最残忍的情感了?而知晓真相的萧景琰,做出了身为爱人和未来的君王都应该做出的抉择。《离人醉》上卷的结局比原作还要惨烈,却让我对这个人物肃然起敬。身为监国太子,他可以做很多决定,如果北境不可以亲往,那么也并不是非梅长苏不可,我要你活着,在余下的日子里长伴我左右,这不是什么一定要用国破家亡去交换的事。然而萧景琰比任何人都清楚,清楚林殊的抱负,清楚梅长苏的骄傲,清楚那个人心底保家卫国的信念,那是绵延于林家世代忠良血脉中的信仰,是他宁可自己承受未来全部孤独也要去守护的珍宝。他无法因为自己的意愿逼迫对方抛弃信仰,那不是爱他该有的方式。那么,就成全了他吧。
我装作不知道,听你许下那些无法兑现的关于归来的承诺,再目送你决绝的退出我的生命。那些你要我承担的,我会在你看不见的未来不打折扣的承担。明君理应胸怀天下,我知道那也是你的天下,而你就在那天下的某个角落。
这是属于帝王的爱,而无论林殊还是梅长苏,都不会后悔把自己的爱交付于他。
一直热爱虐文也早已被虐得麻木的我,终于在这样的结局面前感受到撕心裂肺的疼痛。
下卷,或是续篇,由于不再有十几年的血海深仇,也暂时没有了死亡的迫切催促,变得理性起来。理性不一定意味着平心静气,很多此前来不及细想的问题和矛盾在理性的气氛中凸现。已经成为陛下的萧景琰开始痛恨自己握有无上权力却不能保证那人度过不为他操劳的余生,而死而复生的梅长苏开始又一轮纠结景琰被迫被自己推上帝位且无法避免的要和阴诡谋士纠缠在一起。两个为了对方随时准备好自我牺牲的人,开始了在治国方略中的角力和对抗。而他们终究不再是昔日洁白柔软的少年,也比五年前更加成熟,虽然无法避免在对方身上留下伤痕,却也不会是玉石俱焚的惨烈结局。他们很快和解,并顺利的在对彼此的爱中实现了更深层意义上的和解,与不停催促他们改变的现实,与执着对抗现实的属于过往的自己。
政治家不是白莲花,权势斗争中的胜利也不会属于白莲花,在绝对的对与错,白与黑之外,还有大局,有社稷,有朝堂的安定和百姓的安康,这些都需要他们在与多方势力的周旋中去实现,并为此放弃昔日单纯的少年心性。和五年前虽心怀对勾心斗角的鄙视却不得已为之相比,下卷中的萧景琰用更为淡定的心态接受了这种处世逻辑,也接受了自己的人设和责任。他再不会警告自己的谋士:有一些人是我的底线,希望你不要利用他们。为了一场变革的顺利推行,他把自己的亲骨肉放在了棋盘上。他也接受了梅长苏派人监视庭生的行为,接受了这个他曾经视如己出的孩子有可能会威胁到朝堂太平的假设。这是更为成熟的政治思维,拥有了这种思维方式的萧景琰,才有希望掌控一个政通人和的局面。
也只有这样的萧景琰,才可以更清晰的看到恋人心中的挣扎,看到长厢厮守的愿望与现实的格格不入。和当年的监国太子相比,他拥有了更多的权力,如果他想,自可以把爱的人留在身边,无论用什么方式。然而他也清醒的意识到,无论用何种方式,梅长苏终究无法在他身边拥有一个清白坦荡的身份。于是并不潇洒却也坚决的,他同意放手。
像那首声嘶力竭的歌里唱的,有一种爱叫做放手。他们对彼此的爱一如既往,依然甘愿为了对方牺牲自己,但他们都不愿让这感情被他人曲解,不愿让对方的心志因自己而受到折损,那些生命中必须承担的责任,尽管是被命运所推动,终究是彼此作为一个完整的人不可缺少的部分。
他们相互陪伴走过那么长的路,哪怕分别的日子几乎和相聚一样长了,也终于是在这一路上学会面对如今的自己。在下卷结束时,不再有林殊与梅长苏的对立,萧景琰与陛下的纠结,曾经相互仇视的双重人格终于坦诚相对,合为一体。而终于完整了的他们,也可以坦然的面对别离,讨论相聚,坦然的接受对方的赠予,许下一个此生相伴的诺言。天各一方又怎样,只要我们彼此需要的那一天,我们还在那里。
就像上卷虐到极致的BE一般,下卷的结局是彻底的不打折扣的HE。虽然世事难料,他们终究没有变成少时想成为的人,然而相依在一起去看他们想保卫的天下,讨论着他们所期待的朝局,现实和理想的差距也没有那么远,不是吗?
他们依然在一起。而天下太平,海晏河清。
我想,《离人醉》实现了我对这样一对人设所期待的全部。作为知己,作为恋人,作为君臣,作为战友,他们在这种种关系中艰难的寻找平衡的支点,而终于不负所望。这是属于两个热血男儿的爱情,对平常人的携手终老无尽渴望,却可以为更广阔的爱与情义天各一方。于是,他们的爱情终于是超越了儿女情长的厮守,成为穿行于家国天下的荡气回肠。

评论

热度(53)